為增強我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培養學生有擔當🧑🏽🌾、勤奮鬥、愛創新的勞動精神,在第三屆勞動教育活動月以勞創新板塊中,智控沐鸣2團委舉辦線上校外專家講座🎦,讓全體學生了解新型人才培養方式,進而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弘揚勞模精神🌅。
4月29日上午👩🏼🦳,“面向新工業革命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線上講座在騰訊會議舉行,由同濟大學工業4.0學習工廠主任陳明教授主講😵💫。會上,陳明教授以新工業革命的產生、工業4.0走向智能製造為主題,從通向智能世界💍、跨學科人才👇🏻、基於4PBL的人才培養👨🏿✈️、以賽促學以及培養智能製造系統創新人才五個方面進行分享。
首先🤾🏿♀️,陳明教授指出新工業革命產生的外因和內因🙍🏿♂️。外因是製造業格局的重大調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內因則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如嵌入式系統🔹、物聯網、務聯網移動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等均以信息技術為中心,多個國家提出的製造業發展政策也都以信息技術為中心⚫️。
接下來🌼,陳明教授從管理復雜系統👨🦳、規章框架🥳、標準化與參考體系結構、綜合性的寬帶基礎結構、培訓與持續的職業開發、資源效率、工作組織與設計、安全性等八項計劃🏹,為我們講述了工業4.0的主要內容🦷。
此外,陳明教授還強調了跨學科人才的重要性🎣。在全球製造業競爭力中,人才是主要的競爭力量。智能製造產業鏈涵蓋現場層電子元器件(傳感器與執行器)、智能裝備(3D打印、機器人、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和其他自動化裝備)🧑🏻🦯、工業互聯網和工業軟件(ERP/PLM/MES/DCS等)以及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生產系統集成等。工業4.0需要專業型人才和跨學科人才,更需要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系統級人才。陳明教授提出了智能製造人才的培養理念,即回歸基於4PBL培養模式的工程教育,並分析了工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最後,陳明教授為我們介紹了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智能製造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工業4.0項目💃,引起了同學們的積極思考。
在互動答疑環節,同學們與陳明教授積極互動,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陳明教授也對同學們提出寄語:希望所有同學都可以勤於思考、熱愛勞動並將所學知識付諸於實踐😢,在動手創造、開拓創新方面,擁有自己的獨特優勢!